白烏魚稻田養殖模式 發布時間:2017-04-27 09:58:45 點擊瀏覽:次
稻田養殖白烏魚模式是因地制宜充分的利用了稻田,投資小,收益高,為農民增收開辟了新途徑
白烏魚學名白烏鱧,肉質堅實細嫩,無肌間刺,風味獨特,口感良好,具有去瘀生新,生肌補血,滋補調養,加速病人傷口愈合之功效,是稀有的水產珍貴品種。
白烏魚原產于內江市市中區永安、朝陽等鄉鎮,該區域池塘和稻田規模化養殖白烏魚歷史可追溯到 80 年代末,目前該區域白烏魚養殖水面 5000 余畝,池塘畝產效益上萬元,稻田養殖畝產純收益也在 3000 元以上,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白烏魚之鄉” 。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食品質量、食品保健價值等要求的提高,白烏魚因其獨有的肉質、風味、口感、保健等特點,將會越來越被人們所認可。
在永安鎮太平寺、馬家寺等村推廣稻田養殖模式。 2009 年 6 月放養 35 克 / 尾的白烏魚苗種,每畝放養 200 尾,經過 5 個月飼養,收獲白烏魚 55 公斤,平均 300 克 / 尾,成活率在 90% ,按市場價 120 元 / 公斤計算,畝產值 6600 元,獲利 3800 元,投入產出比在 2.0 以上。
一、稻田設施
1 、地點選擇
水源充足、水質中性或微堿性、無污染、排灌方面、水溫在 30 ℃以下、底質為壤土的地方。
2 、稻田工程
在3畝以內為佳,稻田四周開挖環溝寬 2 米,深 1 米,坡比 1:1 ,田中間開設 “十”字型田間溝,寬 1 米,深 0.5 米。環溝與田間溝相通,溝的面積占稻田總面積 20% 左右。
3 、防洪防逃
稻田四周設置 1 米高的防逃網,進排水口安裝攔魚柵欄。
二、消毒
魚種放養前 15 天,清溝消毒,茶餅 5 公斤 / 畝,稀釋后均勻潑灑在環溝內,殺滅稻田內有害病原體和野雜魚并能培育水體。
三、 苗種放養
1、天氣:選擇晴朗天氣上午10點左右放養;
2、放養密度為白烏魚200尾/畝,每尾35克,可搭配20尾/畝鰱鳙魚以凈化水質;
3、魚種質量:凡體壯、活潑、鱗片完整的均為優質苗;凡三角頭,剃刀背、眼睛渾濁、體表有外傷的均為劣質苗。放養規格應該一致,否則生長差異過大易發生相互殘殺。
4、用食鹽3公斤+青霉素160萬單位/100公斤水,攪拌均勻溶解后,浸浴100--15分鐘,可防止水霉病發生和細菌感染的發生。
四、 餌料投喂
規格白烏魚苗是已經馴化為飼喂人工配合飼料了,實行“四定”, 所謂“四定”投喂是指養魚投喂時要“定質、定量、定時和定位”。“定質”是要注意選擇具有適宜營養含量的飼料投喂,其生產效益較好。“定量”是指日投喂量要適量。魚的日投飼量是否適宜,直接關系到能否提高飼料效率和降低成本。“定時”和“定位”是指投喂時的時間和地點要固定。因為魚一經投喂訓養后,它會形成一種習慣,經常會按時到投喂點覓食。
五、 日常管理
1、料臺 定期使用氯制劑或微生態制劑的緩釋劑,及 時的分解有機質或者殺滅病原微生物。
2、 水質 定期使用微生態制劑,消毒劑和殺蟲劑酌情 使用。使水質保持“肥、活、嫩、爽”
3、 巡塘 堅持早、中、晚巡塘制度,通過觀看水色、魚 類活動、攝食情況,在判斷水環境優劣的同時,還可及時發現白烏魚發病的早期癥狀,并及時早治,將疾病消滅在萌芽狀態。堅持巡塘還可及時撈出死魚。對發生魚病的池水不能隨意排放,以免病原體交叉傳染。所以說,養殖農戶堅持勤巡塘是減少魚類病害發生的重要舉措。檢查防逃設施的檢查也是巡塘的重點內容之一。
六、疾病防控
稻田養殖白烏魚比池塘高密度養殖病害發生少,但仍要堅持預防為主。養殖過程中要定期向稻田潑灑消毒劑、殺蟲劑、投喂藥餌。白烏魚常見疾病有車 輪蟲、細菌性潰瘍、出血病、肝膽疾病等,常用藥物有硫酸銅、青霉素、二氧化氯、食鹽、維生素K3粉、三黃散、復方板藍根等藥物。選擇高效、長效、速效、低毒的無公害漁藥,發病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標本兼治,防重于治。
白烏魚對硫酸亞鐵敏感,應慎用,為保持水質呈中性或微堿性,在養殖過程中不宜使用生石灰。
新聞標題:白烏魚稻田養殖模式
網頁路徑:http://newbst.com/hangye/baiwuyu/n67526.html
聲明:本網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新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