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3 分類: 微信公眾號
聊聊公眾號的差異化運營“套路”,為什么有的可復制,有的獨枝一秀?
先從「運營有毒」這個賬號說起,因為不以商業回報為目的,也就沒有投入量化的顧慮。當然也不能瞎搞,運營的基本法則還是要遵循的,包括內容的差異化定位、整潔的排版、穩定的更新頻率等等。
內容的差異化有幾點考慮,一能寫什么;第二如何保障選題持續性;第三點有沒有什么不同之處。最終以案例復盤開始,但如所見,現在也增加了很多經驗的分享。如果從增粉的角度考慮,則需要根據閱讀數來調整文章的題材。
再加上內容分發的一些推廣合作事宜,這便是一個原創內容賬號的簡單流程。
不同類型的賬號和目的,有完全不同的歷程。想聊聊這些賬號的差異化運營“套路”,為什么有的可復制,有的獨此一秀。
應用變化史
企業通過公眾號的運營來維系自身產品的用戶,多維度覆蓋和活躍用戶,通過粉絲增長反哺產品的增長,成為品牌的傳播陣地,最早主要是作為官方微信微信網站和官方微博懸掛公眾號的二維碼,并利用各類活動引導用戶關注,很多有體量的產品便很容易獲得最早的幾萬十幾萬粉絲。活動形式也很簡單,在公眾號參與問答、留言、關鍵字回復游戲等,就可以獲得獎勵。
隨后,公眾號的增粉能力凸顯,很多公司開始注冊滿足不同需求的公眾號矩陣,作為推廣渠道之一變相轉化用戶。今日頭條也風頭正熱,內容的批量制造分發便興起。譬如在做藝術品微網站的時候,我們就曾建立過藝術投資、藝術拍賣、藝術品鑒定、收藏大江湖等不同內容的矩陣。
2014年“去中心化”概念提出,尤其在電商領域,賣家紛紛開辟微信戰場,催熟了微商的發展。相對于品牌和用戶維護,微商的利益述求更直接,遂見證了微商們各種腦洞大開的營銷手段。銷售導向決定他們對單次營銷的ROI很注重,而非一味追求粉絲高增長。
商業化述求的豐富,對粉絲的深度服務需求增加,促進了公眾號的各類接口增加。
微商的興盛還帶動了一大批第三方服務公司,提供微網站建設、微店、營銷小插件、編輯工具等。
再之后,因為接口豐富,吸粉體量膨脹,公眾號可以當做獨立的產品來運作,既可以依托內容獨立成長,也可以通過功能便捷(關注即用)打動用戶。
運營先行
對于創業公司而言,公眾號既可以幫助低成本獲得早期用戶,也是持續低門檻傳播品牌價值的渠道。在2014年前后內容競爭還不是那么激烈的時候,依靠一些不錯的內容就可以獲得可觀用戶,而2015年之后,更多新入場的只能依靠獨特功能的MVP(最小化可行產品)來吸引用戶。
內容高頻發,活動不是天天有,在設立公眾號時,首先是找到內容的持續挖掘點。內容沒有連貫性,缺少靈魂,每天東拼西湊,只能成為品牌的傀儡。
1、基于和持續利用產品的核心價值輸出
2、大活動爆發、小活動高頻
譬如內容類的簡書、資訊類的懂球帝,產品本身有很多特色的內容可以銜接,經過選題和編輯就可以輸出。
如果所在領域有大量的話題,比如健身,也可以挖掘。如果不在此列,那么內容的拼湊整合難度就更大了,也可以看到很多官方微信因為更換運營,導致前后的內容風格、策劃水平迥異。
所以在內容上,除了根據產品特點做好運營方向梳理,關鍵還是有合適的運營,或穩定的團隊,做好選題的挖掘和有辨識度的內容輸出。
公眾號的互動性很弱,只有評論和留言這樣很單向的功能,這樣勢必增加運營難度,所以目前要做出好活動更多通過H5開發或外鏈到產品上進行。小型活動常見的就是通過文章評論和點贊來贈獎。
當然有些專業性的領域,內容本身傳播性不高,公眾號的作用就小很多,也不必糾結。
最小化可行產品MVP
主要誕生在移動創業浪潮下,APP的開發和下載成本高,故大家開始利用微信來試驗產品模式,和降低用戶獲取成本。雖然也屬于企業微信的一種,但理念上有核心的區別。
MVP的類型不局限,有通過H5實現功能內嵌入公眾號菜單,比如很多O2O服務;有通過自動+人工對話和功能模塊(支付)接入實現,比如個人助理服務“Get、神豬”;還有一些工具類的,比如公交查詢“車來了”。
簡單搭建功能后,就可以通過地推等方式精準推廣,轉化效率也比較高。
值得一提的是賬號類型的選擇,并不是涉及功能開發就一定要服務號,而要考慮長期運營時內容的重要性、MVP涉及的微信接口是不是必須等因素,否則容易造成后期因為內容影響又重新開通訂閱號,造成畸形的賬號矩陣和用戶分流。
有很多產品開通服務號,運營特性需要內容或活動來活躍用戶,但菜單只不過嵌入了H5鏈接,甚至是微信提供的模板,真是得不償失。
內容創業
在內容創業領域,微信只是諸多的陣地之一。有的有獨立產品,比如虎嗅,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大多數后來者,則依賴內容在全網的平臺進行分發,比如鉛筆道。
公眾號的生態,讓內容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無限制擴張,而沒有“力量”的內容只能甘守寂寞,但力量的衡量卻經常迷失在“low、專業、小眾”之中。
像簡書、今日頭條、喜馬拉雅這樣的回歸中心化流量分配的平臺,是對長尾內容的一種彌補,或作為分發渠道補充。同樣也可以捧出自己的網紅,如簡書的“彭小六”。
但其實發現更多公眾號上的內容創業者都是有“背景”的,或厚積薄發,或攜風而來,可以靠一己之力獨領風騷。也可以像鉛筆道這樣靠人力投入,高標準的流程化生產內容,但只不過是傳統生產模式在低成本平臺上的生長。
另外還有本地號、營銷號這樣的重要角色,堪稱是遵循運營法則的典范,一般都是矩陣運營,高復制性的生產流程、標題黨典范(數字、懸念、倫理)、條數規范、時間規范。
它們的活動復用性極高,如選美、投票、紅包等,通過商家贊助、技術手段將活動成本急劇降低,幾百塊漲幾萬粉是家常便飯,當然粉絲質量有待商榷。
運營小貼士
對企業而言,運營公眾號和產品的理念是類似的,如果你的產品是很符合用戶需求的,公眾號運營涉及的內容、服務、活動、調性,也會比較清晰。
很關鍵一點是公眾號不是獨立的,它是產品的一部分,可以理解為產品附屬的社區和服務中心。那么KPI的設定就不會扭曲,導致脫離產品主題的惡搞內容、不專業的溝通等問題。
再說下矩陣,以學霸君為例,如果產品的用戶是不同利益的獨立角色,可以建立用戶導向的矩陣。從不同的切入口來服務不同角色,針對性生產內容和策劃活動。
以開始眾籌為例,用戶按階層劃分(有消費升級追求的中產階層和高凈值人群),但卻可以按生活趣味、吃喝玩樂的娛樂類型等來細分,建立內容矩陣獲客。
封號和小程序
公眾號近期最受關注的兩個動作,小程序預告和頻發的大號被封事件。
10.27良品鋪子的千萬大號被封事件,增粉方式很典型也很有效,通過關聯二維碼拉粉,獲得優惠獎勵。而今年的7.21 社交電商“拼多多”獲得包括騰訊在內的B輪投資,核心理念上異曲同工。
提煉出兩點:一點,原先很暴力很直接很有效的增粉方式,包括點贊、投票、有獎拉粉等,是被重點盯防和驅逐的對象。
第二點,除了內容增粉外,在技術增粉的道路上,更要考慮增粉過程所包含的社交和服務價值,而非赤裸裸。就像在產品的設計上,不是說在該有的位置上放了分享按鈕,就完事了。而是如何根據產品的價值,來設計分享鏈條的價值,讓整個分享流程和參與的角色,由產品的價值驅動。
目前的開發體系中,主要是介于APP分享,和針對性設計的一套H5之間傳輸跳轉。那么,微信小程序的出現,也許能讓這個鏈條更加平滑,大大提高轉化率。
萬變歸宗
不同的應用領域和商業述求,內容創業也好,自媒體也好,服務產品也好,在相同的生態中,已固有很多套可參考的運營理念和案例。
回歸到運營的角度,選個認同產品理念的運營者和團隊,梳理出框架,本本分分執行。產品能運營好,公眾號也八九不離十,運營思維上一個路數。能做出創新的內容和案例,也是不同人不同命。
網站題目:換點姿勢,說說公眾號運營那些事
轉載來于:http://newbst.com/news/67541.html
網站建設、網絡推廣公司-創新互聯,是專注品牌與效果的網站制作,網絡營銷seo公司;服務項目有網站制作、微信公眾號等
聲明:本網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新互聯
猜你還喜歡下面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