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1 分類: 網站建設
在眾多可投資的領域中,互聯網一直是我的最愛,筆者求學和早期的工作經歷都和信息化與互聯網相關,因此有比較深厚的感情。本文把以前對互聯網投資較為碎片化的文章做一次系統整理,從互聯網企業的社會價值、網絡效益和壁壘三個角度系統的談一次,并對未來互聯網的投資方向給出一些建議。
互聯網作為信息傳遞的媒介,搭起了人與人之間、人與各種服務之間的連接。互聯網如同信息高速公路一般,極大地提升了信息傳遞的效率,節約了整個社會工作、生活、娛樂的時間成本,這是互聯網企業存在最重要的價值。我們如果把生產具體產品和服務的企業比喻成社會的身體、骨骼和各種器官,互聯網就是社會的血液。
認為互聯網企業是“玩虛擬的模式”,相比于實業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的觀點,是片面甚至錯誤的。當我們看待一家互聯網企業的價值,其本質是能夠為社會節約多少成本,提升多少效率;提升的越多,企業價值就越大。因此,我們今天看一家互聯網企業的價值,還在看它有多少占地面積、計算機設備、人力資源等就貽笑大方了,互聯網企業不是這樣的估值邏輯。熟悉騰訊這家企業的投資者朋友可能知道,馬化騰在創業初期的時候,隨著當時還名叫OICQ的注冊用戶快速上升,后臺服務器不夠用了,用戶達到100萬時,公司的現金只有一萬塊錢了。公司的創始人跑了很多公司找投資,結果不少公司居然計算他們有多少臺服務器、電腦,甚至桌椅板凳,高出價居然才可憐的60萬人民幣。今天創新互聯當笑話一樣回味這段歷史,其實是想進一步告訴大家,互聯網企業真正商業價值的邏輯所在。
互聯網企業的投資價值是極高的,因為:
首先,互聯網作為信息高速公路,提升信息傳遞的效率,進而節約社會成本是剛性需求;
其次,大部分互聯網賽道都具備馬太效應而容易形成壟斷,因此很多互聯網企業的壁壘很高,也就是價值投資者特別看重的護城河。
最后,互聯網企業,特別是平臺型的,隨著用戶規模的壯大,到了某個臨界點之后其渠道的擴張成本反而是下降的,因此很多互聯網賽道的成長空間都比較驚人,非常容易誕生巨頭企業。
互聯網企業的成長空間與其產生流量的能力十分相關,流量越大,從流量中截取利潤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研究不同類型的網絡效應模型,就十分必要。那么什么樣的網絡,其流量潛力大呢?本文主要談全網絡效應(學名也叫梅特卡夫效應)、雙邊效應和規模效應。這三種模型的網絡效應逐次遞減。
(1)全網絡效應
假設網絡中所有節點之間可以兩兩相通,根據數學可知,理論上可存在n(n-1)/2條連接。
社交網絡就是典型的全網絡效應模型。網絡中每兩個人之間都可能發生信息交互。全網絡效應模型揭示了社交類互聯網平臺價值的可怕之處,當企業動輒擁有幾億,甚至幾十億用戶的時候,其信息流是n的二次方級別,變現的價值非常大。例如美國的社交網絡龍頭Facebook,全球有接近24億的用戶,其主營僅僅靠互聯網廣告就支撐了6000多億美金的市值。中國的社交龍頭騰訊,依據其qq和微信的十幾億用戶,通過互聯網廣告、網絡游戲和互聯網金融科技三大變現領域的支撐,也達到了4萬多億人民幣的體量。多說一句,今天以微信為代表的社交網絡平臺,連接的節點已經不僅僅局限于“人+人”,擴大到了“人+人+服務”,這進一步拓寬了平臺的網絡效應,且增加了競爭壁壘,后面我們再展開談論這些問題,這里先點到為止。
(2)雙邊網絡效應
網絡平臺根據節點屬性可分類,交互只產生在不同類別的用戶之間,相同類別用戶之間幾乎不產生交互。
例如打車平臺,只有乘客和司機之間存在交互,乘客與乘客,司機與司機之間,并不在打車平臺上交互;電商商城平臺,商家之間,消費者之間幾乎不交互;外賣平臺,餐館之間,食客之間幾乎不交互。這些都是典型的雙邊網絡效應。
電商里有一個現象級的平臺拼多多,區別于傳統的電商商城平臺,拼多多充分利用了社交裂變的優勢,利用社交軟件讓有共同需求的人快速拼團。從網絡效應的角度看,極大的刺激了客戶之間的信息交互,也就是,同類節點之間的網絡交互也豐富起來,這是以往“網絡交易平臺”不具備的特點。因此,拼多多能夠進一步提升電商商城平臺里買賣雙方匹配的效率,加快周轉率,從而降低成本。根據筆者的經驗,有兩類商品在這種網絡平臺下特別好用。一是以水果為代表的時效性較強的商品,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匹配到更多的用戶,商品的售價自然會有更大的折扣,時間一長水果就沒人要了;二是一些不注重品牌的白牌商品,客戶更在意性價比而不是商品的品牌,這類通過組團認購的方式,也是很有市場的。
筆者一次很深刻的消費體驗,孩子班級組團買跳繩。學校家長群里發了一條拼多多的購物鏈接,單個跳繩購買需要將近30元,而10人組團的價格居然連10塊錢都不到,這樣非常快速在家長的微信群中組成了幾十人的團購,每家都買到了性價比高的跳繩,讓我深刻感受到了“社交+電商團購”的威力。總之,認為拼多多僅僅是靠補貼打價格戰來吸引客流的觀點,沒有深刻思考網絡效應帶來商業模式變化的深層次特點,是比較片面和短淺的。
(3)規模效應
平臺提供的是較為單一的服務,每個用戶只和平臺進行交互,客戶之間完全沒有交互。由于平臺提供的是單一服務,因此沒有類似電商這種多個買家和賣家之間的網絡效應,是一個平臺為中心的星狀網絡結構。
最典型的案例是共享單車項目。細心的讀者可能發現了,規模效應不僅僅互聯網企業具備,這些平臺只是把線下的消費方式搬到線上來,創造的附加流量十分有限甚至沒有,很多都是“偽互聯網概念”。這樣的商業模式,還大把燒錢,相互之間打價格戰,那么悲劇基本是必然的命運。類似P2P這樣的金融平臺,也有相似的問題。
規模效應的本質,是在固定成本相對穩定的情況下,通過擴大產品的生產和銷售規模,平均到每個產品上的成本被攤薄,從而具備性價比的優勢。只具備規模效應的互聯網企業,網絡流量的附加價值是很有限的,有效降低獲客成本或許才是長久發展的核心要素,只通過燒錢短期占領市場,卻無法建立長期的性價比優勢,反而是南轅北轍的做法。
互聯網企業的商業模式絕不僅僅只是網絡效應這么簡單,決定公司成敗的關鍵,也并不是所謂的“潛力價值”,那是什么呢?筆者認為最關鍵的因素,還是“護城河”,也就是商業壁壘。
無論什么公司,都不能違背要為股東賺錢這一基本原則,“股價=EPS*PE”的原理也不會因為互聯網經濟的興起而遭到根本性顛覆。互聯網企業,最終股價也是其能產生的利潤來兌現的,既然要利潤來實現,那么行業壁壘必不可少,沒有行業壁壘的互聯網公司,很難長久生存下去。因為,沒有行業壁壘,客戶的轉換成本就會非常的低,留不住客戶,流量就會消失,沒有流量,就沒辦法變現,最終難免死亡的命運。
我們都有這樣的常識,互聯網企業由于交互性很強,極易形成細分領域的馬太效應而形成壟斷,例如社交網站帥哥和美女的相互吸引形成良性循環;打車軟件用戶和出租車司機的尋找效率形成的良性循環;電商商城平臺豐富多樣性價比高的商品和消費客戶之間形成的良性循環等。不過,筆者還是希望通過細化的分析,幫大家更加準確的識別互聯網企業的壁壘以及陷阱。
(1)投入巨大,入門門檻高,或者客戶轉換成本極高,都是很強的商業壁壘。
我們以社交網絡和云計算為例,來說明問題。
首先看社交網絡平臺。當客戶規模增大時,根據上一節中提到的全網絡效應,客戶之間的連接數量,會以二次方的速度增長,這時候,如果客戶想要離開平臺,會有非常多的連線“拖拽住”客戶,讓他不能遷移,除非大量的客戶整體性遷移,這個轉換成本是非常大的。因此,當社交平臺的網絡效應充分發揮后,開發同質化的平臺基本沒有意義,只能找差異性,比如你是熟人社交,我就開發陌生人社交;你注重社交關系,我就注重內容新穎;你偏重新聞八卦,我就專注電子競技等。無論哪一種差異化的社交平臺,當客戶之間因為某種邏輯形成了大量的連接和交互,充分發揮了梅特卡夫效應后,競爭壁壘也就基本形成了。
再看云計算,以公有云的服務為例,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建設機房,開發云平臺也是投入巨大的工作,資金和技術難度都是非常大的。舉個例子,筆者讀書時所在的實驗室光云計算方向畢業的博士生就已經有十幾位了,碩士更是數不勝數,所以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非常多,不是小公司可以搞定的。筆者在航天軍工領域工作有一項任務也是建設和管理大型火箭數據的機房,建設和運維的成本非常高,而且還經常出一些問題。所以筆者深刻理解采用租賃的模式,從巨頭那里租用穩定的數據服務,既省事兒又便宜。所以云是一個入門資金和技術門檻都很高的行業,且必須市場規模很大才能產生盈利,小企業是不可能存活下去的。未來中國云計算領域的每一個細分賽道都一定是巨頭壟斷的局面。
(2)差異化的服務和良好的客戶體驗,形成的客戶粘性,也是壁壘。
以電商商城平臺為例,規模的增加確實是可以帶來更好客戶體驗,并創造價值的。更多的客戶,會吸引更多的商家,更多的商品又會反過來吸引更多的客戶,形成良性反饋。因此,電商商城平臺發展初期,獲取較大的客戶量是必須具備的條件。可是,當幾家大的電商形成對市場瓜分的格局時,沒有差異化的服務再燒錢,意義就不大了。這時候差異化的服務,才能形成客戶粘性穩住陣營。
例如對時間敏感的客戶更在乎收到快遞的速度;在乎產品質量的客戶更在乎產品的保真度;價格敏感的客戶更在乎性價比;喜歡貨比三家愛淘貨的客戶更喜歡產品的豐富性和翻看各種評論。總之,平臺的發展策略,必須要有自己的定位,才能沉淀出粘性客戶。
我們看到京東建立自己的物流體系,就是為了保證快遞時間;拼多多通過社交關系,快速拼團,節省了客戶和商家批量匹配的時間,因此可以獲得更低的價格;而其它有些從傳統線下往線上發展的電商,如果只靠發紅包獲取客戶,客戶領完紅包后,由于沒有差異化的服務,很快就又會回到原先的電商商城平臺,想提價賺錢更是難上加難。
可見,真正造成電商商城平臺壁壘的,并非簡單靠規模,規模只是基本條件,而更好的客戶體驗和粘性,才是真正的壁壘。舉個生活中的真實場景,筆者現在越來越依賴類似盒馬鮮生這樣的平臺,北京這個地方去超市買菜痛點太多,一是堵車造成時間成本很高,二是停車太難,三是付款時要排很長的隊。可是使用電商商城平臺買菜、肉、乳制品等生活必需品,從下單到送貨上門基本半小時就完成,我相信現在的年輕人是愿意節省時間成本,而多付幾塊錢價格的。
(3)技術創新,給客戶創造附加價值,也是很高的壁壘。
蘋果研發智能手機,并構建AppStore生態,顛覆掉諾基亞手機帝國的案例,就是通過技術創新,創造價值的經典。同時也再次證明了,規模并不是真正的護城河。要研發出蘋果一樣好用的手機,技術積累和資本的條件都決定了短期不可能實現,而AppStore的生態,更是給蘋果公司構建了強大的護城河和源源不斷的現金來源。
谷歌通過搜索技術的創新,顛覆了原先的老大雅虎。記得我上大學時,做很多英文課外作業,還在用雅虎的搜索。可后來發現谷歌搜索的質量就是高,體驗就是好,不夸張說,筆者博士論文一多半的知識量是來自于谷歌的搜索。當谷歌搜索沉淀了大量用戶的時候,也沉淀了大量的搜索索引和數據分析,反過來又可以進一步提升客戶的搜索體驗形成正循環。除了技術上的,谷歌也非常注重客戶體驗,在廣告變現方面非常注意克制,在客戶想要的內容和廣告主推廣信息之間做了非常好的平衡。因此,當客戶需要搜索信息時,基本不會考慮第二個平臺。如今,谷歌在安卓系統的盟主地位,也是因為技術創新帶來的強大護城河。
國內的互聯網公司也有很好的案例:
小程序的快速發展,讓客戶不必安裝大量的app,可以實現即插即用,客戶可以搜索并收藏自己喜歡的小程序,商家也通過小程序獲取大量的私域流量。小程序創造了新的商業生態,給客戶和商家都帶來了價值,也是典型的技術創新給客戶創造了價值。那么從小程序入口帶來的信息流,以及出口帶來的支付變現,自然就成為了平臺獲取源源不斷盈利的來源。
人工智能技術領域中,有個專業名詞叫個性化服務,可以根據客戶過往的行為分析客戶的喜好,針對性的推薦信息,這在視頻、新聞、電商服務方面都得到了大量的應用,并且誕生了字節跳動這樣優秀的公司,旗下的今日頭條和抖音等現象級產品,完全是利用AI技術,實現了傳統信息流獲取方式的顛覆,是又一個通過技術創新帶來良好客戶體驗,創造新的生態形成壁壘的典型案例,目前在海外的推廣也進行得如火如荼。
(4)最后不忘提醒一下,規模可能只是一個“偽壁壘”
規模是大家最容易想到的第一個壁壘,無數的互聯網平臺為了獲取更多客戶,不惜重金燒錢。從當年優步的網約車,到后來的以摩拜和ofo為代表的共享單車,都經歷了靠燒錢補貼來獲客的階段,他們認為可以“通過補跌快速占領市場,等形成壟斷后,再提價實現盈利”,可是這個邏輯行得通嗎?
我們從航空和報社兩個傳統行業切入,用經濟學原理看看邏輯是否有問題。如果一家航空公司通過持續燒錢把價格壓得很低讓對手破產,可是,即使競爭對手破產了,飛機還在,空姐還在,這些資源并沒有消失;一家報社如果破產了,記者還在,專業技能還在,采訪的設備、電腦、印刷機都還在,也就是說重新組合成“同質化”企業的資源并沒有消失,如果這些通過傾銷價格戰實現“所謂壟斷”的企業敢大幅提價,那些閑散的資源很快就會重新組合繼續競爭市場,給與有力的反擊。
因此我們看到,優步剛燒完錢,滴滴又來了,之后美團、阿里系的高德都加入了網約車戰爭;共享單車的燒錢大戰更是到達了極致,我們經常見到堆積如山的“單車尸體”,造成了大量的資源浪費,我相信最后也不會有一個贏家可以舒舒服服殺死對手后擁有“定價權”。
總結一下,互聯網企業由于其強交互性引發的馬太效應,非常容易造成細分領域的壟斷而形成壁壘。但是筆者要提醒一下大家,只有靠的技術創新,卓越的服務,獲取足夠的客戶粘性,形成非常大的客戶轉移成本,才是真正的商業壁壘,也才是企業源源不斷創造現金流,為股東創造回報的根基。規模,尤其是靠燒錢僅僅帶來客戶數量,而不能為客戶創造價值,不能產生差異化的服務,無法構成昂貴的客戶轉移成本,這樣的規模,并不是有效的壁壘。“先低價占領市場,壟斷后再提價產生利潤”這樣的想法,并不是什么創新模式,很多時候恰恰是資本的墳墓。
(1)移動支付未來空間廣闊
如果我們把互聯網比喻成信息高速公路,那么移動支付,就是這條高速公路的收費站。距離支付越近,流量變現的能力就越強,企業自然也就越有價值。
看看我們的生活場景,在衣食住行的各個領域都已經完全被手機支付滲透。我們通過手機網上購物,交水電費,去超市買菜,朋友間轉賬,餐館結賬,出差時機票、酒店住宿和途中的出租車,完全可以用手機支付。在我的印象中,凡是任何服務的最后一個環節,基本都是靠手機支付完成。筆者已經記不得上一次用現金支付是什么時候了。
二維碼支付的廣泛應用,不僅極大提升了互聯網巨頭的變現能力,還進一步加深了他們的商業壁壘。我們表面看到的二維碼,其實只是信息高速公路那最后一公里的收費站,可是打通用戶和每座城市線下的收費場景,是一項巨大的工程,大家可以理解為高速公路基礎建設的過程,沒有修建好高速公路,僅僅建個收費站是沒有用的。微信和支付寶基本兩分天下。這兩家巨頭都已經基本壟斷了手機支付和線下消費場景的連接。其它企業已經很難再插足進來。
目前看,微信支付應用頻率更高,支付寶的支付總額度更大。微信依托于社交滲透到更多的支付場景,支付寶在電商的基本盤之上,也在積極拓展應用場景。隨著人們支付習慣的改變,圍繞兩大支付體系開展的信用借貸、金融產品銷售等業務也會高速發展。長期看,微信支付受社交流量的加持,發展速度可能會更快一些。
(2)人們為優質的互聯網信息付費的意愿越來越強
互聯網的爆發式發展,會產生大量的信息垃圾,所以人們為優質的互聯網信息付費的意愿一定越來越強。例如優質的音樂、視頻、課程知識等。以視頻VIP的訂閱服務為例,目前愛奇藝和騰訊視頻兩大平臺的付費用戶都已經超過1億。得到、喜馬拉雅等平臺的付費用戶增長的也比較快。這也給未來互聯網的創業者和投資者提供一個思路,與其過分關心怎么燒錢獲取客戶,不如沉下心來想想怎么做出有高附加價值的服務,沉淀出更多有粘性的付費客戶。
(3)互聯網教育,在這次疫情的影響下,會加速發展
由于學校不能復課,新東方、學而思、猿輔導、VIPKID等一批在線教育平臺迎來爆發的春天。在線教育平臺大的優勢是名師資源,以往線下輔導班的方式,老師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能輻射的范圍非常有限。可是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目前很多線上輔導課程的教學軟件做得非常出色,老師也能通過網絡打破時空界限,授課給更多的學生。筆者觀察發現,目前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越來越多的中小學生家長已經選擇網絡輔導這種方式,我想了下有幾點原因:一是他們很多受過高等教育,對網絡老師的授課能力有判斷力,發現好的課程后是愿意讓孩子參加的;二是網絡培訓的方式可以省去線下堵車、停車難等一系列問題,三是費用比線下要便宜很多。
我相信,隨著5G技術的發展,未來網絡課堂的授課形式會越來越豐富,甚至不排除很快就可以進入虛擬現實的時代。頭部互聯網教育的企業,其優勢的名師資源加上豐富的教學手段,相對便宜的學費,以及為家長和孩子節約的交通時間成本,一定會誕生出行業的獨角獸。筆者自己和很多同學朋友的孩子,都已經轉移到線上培訓模式,而且我認為這個趨勢會從一線城市不斷向二三四線城市蔓延,這個變革還應該處于早期階段,未來空間不小。
(4)云計算大有所為
這一點不難明白。大型企業數據存儲和應用的服務在信息時代早已經是剛需,但自己建立大型機房并日常運維,要有巨量的人力財力的投入,效果還不一定好。云給大家提供了一種租賃模式,將數據服務放到云端,只需按期交租金期可,省去大量人力和物力成本,卻可以獲得更穩定的數據服務,所以一定是未來的發展模式。只是根據數據的保密性,采用公有云、私有云或者混合云的具體落地策略不同。云在微軟和亞馬遜兩家企業已經是被驗證過可以達到萬億規模的產業。目前國內的阿里巴巴和騰訊,年度還是只在幾百億的量級,未來空間還是很大的。
不過筆者想多囑咐一句,在saas領域,大家盡量選擇標準化的產品,從過去傳統的“單機+license”模式,改為用云服務訂閱,按月或者年租賃的模式。比如說微軟的office產品,過去都是買正版軟件,單機使用,費用昂貴。改成云模式后,用戶有了賬號,可以在不同的電腦、手機和pad上協同辦公,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按月收費,既降低了費用門檻,同時也可以從網絡直接完成功能升級服務,不用拿著光盤上門升級。因此商業模式有了質的提升。那么筆者為什么要提標準化呢,以前工作的一點體會,如果軟件服務和企業的具體生產經營流程有過多交集,就會產生大量的定制化服務,成本一下就上去了。比如你給石油企業開發的系統,到電力系統就不認了,要重新改造很多流程,這非常麻煩而且需求經常反復無常。但標準化的軟件就比較好,你不可能給某個公司定制一款云端的word、pdf閱讀器、或者photoshop這樣的畫圖軟件,提什么特殊功能開發。這個道理大家再仔細體會下。
(5)小程序將會成為人們越來越習慣的使用方式
這一點,只需要簡單想象一下未來人們手機的應用模式,是需要裝幾百個app?既大量占內存,又在使用時滿屏幕的翻找?還是只安裝幾個重型的app,剩下的需要及時使用,用完自動釋放資源的模式?使用的時候可以通過搜索、記憶的模式就可以獲得服務?這個問題的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順便提一句,在騰訊的2019年三季報里,小程序的日活量已經到了3億,小程序做為app的替代模式,連接人與各種服務,應該是大勢所趨。同時,現在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利用小程序獲取和沉淀自己的私域流量,帶來豐富的變現潛力。
(6)AI技術推動的信息流推薦模式依舊會大受歡迎
通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技術,可以根據客戶過往的行為分析客戶的喜好,給用戶制造一個精準的數字畫像,然后進行針對性的推薦信息。例如可以根據用戶的性別、年齡、購物歷史,推斷客戶可能感興趣的商品,把相關產品的廣告和購物鏈接直接推薦給用戶,成交的概率就會提升很多。同理,新聞、視頻、音樂的推薦技術,現在都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智能推薦+用戶主動搜索”兩種模式,應該會覆蓋未來互聯網用戶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較之于已經比較成熟的搜索引擎,基于AI技術的信息流推薦只是剛起步不久。
具備壟斷性質的企業往往是投資者所青睞的目標,而互聯網由于其獨特的商業模式,恰恰是非常容易形成壟斷的行業,因此也是資本市場的寵兒。互聯網行業的獲客成本和渠道擴張成本,往往隨著其規模的增加,反而逐漸降低,這與傳統行業的特點大相徑庭,所以近些年國內外誕生了一批互聯網巨頭企業是必然的。
本文對互聯網企業的特點做了較為系統的梳理,抓住其信息高速公路的本質特點,分析了三種不同網絡效應模型產生信息流的能力;之后對互聯網企業的各種商業壁壘也進行了分類闡述。
站在今天的時間點展望未來,我依然看好互聯網行業。我認為在支付、電商、社交、游戲、內容付費、云等領域,互聯網企業的成長空間遠未觸及天花板,有些甚至剛剛起步,而其強大的商業護城河,又是這些企業保持行業地位的保障。筆者認為,選好目標企業,抓住市場短期因素造成的錯殺,長期回報一定豐厚
當前題目:我眼中的互聯網企業——社會價值、網絡效應與行業壁壘
URL鏈接:http://newbst.com/news2/98602.html
成都網站建設公司_創新互聯,為您提供網站內鏈、面包屑導航、靜態網站、網站改版、搜索引擎優化、微信小程序
聲明:本網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新互聯
猜你還喜歡下面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