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降低設計的復雜性,增強通用性和兼容性,計算機網絡互聯都設計成層次結構,例如典型的應用性架構TCP/IP協議簇,它相應地也遵循OST的七層理論模型(所有網絡架構組成的理論框架),這種分層體系能夠使多種不同硬件系統和軟件系統能夠方便地連接到網絡。正是基于這一網絡結構特點,網絡管理員在分析和排査網絡故障時,可充分利用網絡這種分層的特點,把網絡故障層次化、簡單化,快速準確地定位并排除故障。然而在實際故障排查過程中,這種分層方法往往被忽略,導致故障排査效率降低。
OSI的層次結構把每層功能及職責范圍定義得非常清晰,為管理員分析和排查故障提供了非常好的組織方式。由于各層相對獨立,按層排査能夠有效地發現和隔離故障,因而一般使用逐層分析和排查的方法。通常有兩種逐層排查方式,一種是從低層開始排査,適用于物理網絡不夠成熟穩定的情況,如組建新的網絡、重新調整網絡線纜、增加新的網絡設備;另一種是從高層開始排查,適用于物理網絡相對成熟穩定的情況,如硬件設備沒有變動。無論哪種方式,最終都能達到目標,只是解決問題的效率有所差別,第一種方法較為普遍。
具體采用哪種方式,可根據具體情況來選擇。例如,遇到某客戶端不能訪同Web服務的情,如果管理員首先去檢查網絡的連接線纜,就顯得太悲觀了,除非明確知道網絡線路有所變動。比較好的選擇是直接從應用層著手,可以這樣來排查:首先檢查客戶端Web瀏覽器是否正確配置,可嘗試使用瀏覽器訪問另一個Web服務器:如果Web測覽器沒有問題,可在Web服務器上測試Web服務器是否正常運行:如果Web服務器沒有問題,再測試網絡的連通性。即使是Web服務器問題,
從底層開始逐層排查也能最終解決問題,只是花費的時間太多了。如果碰巧是線路問題,從高層開始逐層排查也要浪費時間。在實際應用中往往采用折中的方式,凡是涉及網絡通信的應用出了問題,直接從位于中間的網絡層開始排查,首先測試網絡連通性,如果網絡不能連通,再從物理層(測試線路)開始排查:如果網絡能夠連通,再從應用層(測試應用程序本身)開始排査。
據統計,
網站建設網絡故障有35%在物理層,25%在數據鏈路層,12%在網絡層,10%在傳輸層,8%在對話層,7%在表示層,3%在應用層。由此可以看出網絡故障通常發生在網絡七層模型的下三層,即物理層、鏈路層和網絡層,對應于實際的網絡也就是我們使用的網線、連接模塊、網卡、交換機、路由器等設備故障。這些故障可能因為產品的質量或性能、磨損老化、人為誤操作、不正確的設置以及管理缺陷等原因而經常性地發生。其后果輕則影響單個站點的信息傳送,重則可能造成網絡重要設備:服務器、交換機和路由器的宕機,導致全網絡的癱瘓。
新聞名稱:網絡的分層診斷技術
網站鏈接:http://newbst.com/news21/146671.html
成都網站建設公司_創新互聯,為您提供企業建站、定制網站、全網營銷推廣、網站收錄、網站維護、外貿建站
廣告
聲明:本網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新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