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4 分類: 網站建設
1. 將陌生人交友和熟人社區分開
誰也不會在人人和微博上廣播,“我勾搭了一個妹子”“我和XX的一夜”或是“男友劈腿了”這種事,大家不痛不癢地說著“我在XX餐廳吃飯”“鐵甲鋼拳不錯”,再轉發一下“XX星座運勢”和“XX愛情物語”。大多數人說著生活的瑣事,上傳漂亮的照片,一幅真實又無聊的模樣。反觀天涯和豆瓣,各種神帖極品帖層出不窮,大家暢快地說著親身經歷,說著身邊的人和事,吐槽也好感悟也罷,沒人知道你是誰,于是無所顧忌。很難想象一個以熟人社區起家的網站開始做陌生人交友,兩個人聊著聊著等見面的時候發現原來是同事,多尷尬。說個聽來的段子,某女在陌陌上尋一夜情,不久后一個離他10米的人對她說:“來我辦公室”……互聯網的匿名讓人感覺安全,像一層屏障保護著所有的言論,一旦這個保護層被揭開,對號入座的時候,網絡的自由隨即消失。太多的人在面對生人和熟人時表現完全不同,人前盡善盡美,私下自己知道。看到新聞說北京將在3個月內實行新浪微博注冊實名制,如果真這么干了,其他地方也推廣開來,微博的火熱將不復存在。
2. 單純地照搬線下的關系沒有前途
150定律說:人類擁有穩定社交網絡的人數是148人,四舍五入約為150人。文藝一點的說法:我身邊的位置只有那么多,新的人進來,就會有舊的人離開。親人,“自從父母加了我的QQ,我就轉戰新浪微博了。”同學,“從此一別,各奔東西。”同事,“別把同事當朋友。”朋友,“我們或許很久沒聯絡,但我知道你一直在。”這些耳熟的網絡語句,能說明:
1)真實而穩定的關系不一定能搬至線上(如親人)
2)真實關系并不穩定(如同學、同事)
3)聯系頻率不是判斷兩者關系的唯一標準(如朋友)
如此,若是社交網站寄希望于只在真實的關系里深耕挖土,需要面對用戶隨著環境變更不斷流失的尷尬狀況。
3. 通過制造共同話題來經營關系
關系需要經營,線下如此,社交網站上也一樣。多互動多交流,才能維系和增進感情。想想平日的談話,概括起來不外乎社會熱點、工作生活、娛樂八卦,女生還會聊網購打折、化妝護膚,男人聊點汽車球賽,這些瑣碎的話題令人輕松。社交網站除了要營造同樣輕松的氛圍,還需有能夠持續討論的話題,或不斷創造新的話題,引起人們討論的興趣,用以增加人與人的交流頻率。豆瓣選了前一 種,微博選了后一種。不管是書、電影還是音樂,儼然許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新書新片新專輯上市,總會吸引不少注意,更難能可貴的是,因這三項聚集的 一部分用戶還能貢獻其他高質量的內容,使得這個社區“鶴立雞群”,說文藝也好,小資也罷,比起別處大量的轉帖和口水貼,特有的原創內容是大量用戶在經歷數 度忍無可忍的改版后,仍留在豆瓣的原因。時常覺得新浪是一家媒體公司而非互聯網企業,深諳名人之道,善于制造和傳播話題。因董潔的一條微博引發了“上不了幼兒園誰之過”的爭論,小題大作還是運營之道,呵,各抒己見吧。
4. 線上與線下結合
去青島的時候見了momo醬,回到酒店很開心地發微博“我見網友了”,聽到一片驚嘆。額,我以為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在某個網站上一見如故相談甚 歡,之后相約見面。并非總有契機,在不同的城市或國家,交流更多還是在網上。因為見過,要比普通的網友來得熱絡,因為對事物的興趣、認知和態度出奇的相 似,所以比普通的同學同事更顯親密。互聯網對于建立親密關系本身沒有什么幫助,通常起的作用是牽線搭橋或是幫助已經很熟的兩個人更省錢的溝通,更快速的了解對方的近況。依托于互聯網形 成的人際關系,即便交流很多(如豆瓣的友鄰),沒有見面其實還是陌生人,擦肩而過都不會認識,所以關系“落地”很重要。當人與人見了面,講過話吃過飯,才 算認識,如果感覺頗好,依托于社交網站建立起來的初步了解會很快拉近兩人的距離,成為生活中的朋友。再回到網上,交流也更誠懇更值得信賴。現在熱炒的O2O概念,說的是電子商務,SNS其實也適用,Online to Offline。線上到線下的途徑一般有2種,第一種是一對一的關系,可能因為文字交流或是漂流瓶聊天室這種偶然結識,比如我和Violeta相識是源于 她看到我寫的一篇影評,這樣的關系發展緩慢而穩定,但太隨機太講究緣分;第二種是主題社區,像許多論壇都有定期的版聚,玩攝影的會一起外拍,戶外的會去爬 山,烘焙的會辦個下午茶會,基于共同愛好組織的活動如紐帶一般,把人們聯系起來。
5. 提供轉化“弱關系”的途徑
《The tipping point》里有一個故事,社會學家馬克格蘭諾維特采訪了波士頓郊區幾百名技術工作者,通過了解他們的就業經歷后發現56%的受訪者是通過個人關系獲得工 作的,這些利用個人關系找到工作的人里,有16.7%與自己的推薦者經常來往,其余的多是點頭之交。身邊還有很多例子,a.B是C共同的朋友,偶然見面后談起了戀愛。因為都是C的朋友,交往圈有所重合于是多了許多話題,人品也信得過,不會像陌生人交友那般防備重重,C也樂得撮合兩個朋友在一起。社交網站致力于發掘和建立弱關系,不過好像少有提供將“弱關系”轉變為“強關系”的途徑。我常遇到這種狀況,“喂,你XX(某社交網站)上叫XXX的好友很漂亮,介紹一下嘛。”“行啊,哪天一起出來玩唄。”可能叫上兩人一起唱歌一起去郊 游,這都是通過線下的我作為中間人來完成的。如果社交網站能虛擬出一些事件,如“演唱會找同行”“下班拼車”“借書”“修電腦”,各種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打 擾理由和交往借口,弱關系都可能更進一步,別總惦記著開發“偷菜”“買賣朋友”“心理測試”等小游戲。像開頭說的“二手教材轉讓”,就存在著把“同校”這 種弱關系轉化成“熟人”的可能性,而適合做這件事的,除了各大院校的BBS就是人人了。
說了這么多,總結起來:
1. 社交網站中的關系要和現實生活中的關系結合,相輔相成;
2. 社交網站應該選擇符合并有利于穩固自己關系的應用,而開發者則需想清楚自己是否需要關系,需要怎樣的關系,再看是利用已有的還是新建一套。總之,選擇合適的關系做適合的事情。
網站標題:社交網站中關系的利用
本文網址:http://newbst.com/news29/141879.html
成都網站建設公司_創新互聯,為您提供網站排名、網站內鏈、自適應網站、全網營銷推廣、網站營銷、網站策劃
聲明:本網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新互聯
猜你還喜歡下面的內容